当前位置:首页 > 句子 > 名言

老子的名言

时间:2025-04-24 10:42:05
老子的名言汇编15篇

老子的名言汇编15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或是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名言吧,多看多背一些名言可以丰富知识水平,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名言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老子的名言,欢迎大家分享。

  老子的名言 篇1

一、“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中国历来兵权最重要,“枪杆子里出政权”,而不是“选票箱里出政权”。有了枪杆子,统治者则应自觉克制不滥杀,恬淡为上,因为没有法制约束。

二、“无名,天地之始(开始);有名,万物之母(根本)”––––––有人说,“无名”是宇宙大爆炸前潜在的物质,“有名”是原始的物质,大爆炸后形成万物。中国人天才地揭示了宇宙生成论。不过,中国的学问都是原始的、模糊的、坯胎状的,几千年都没有发展。

三、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在人治社会,人权、个人财产权皆不受保护,灾祸不期而至,所以,智者劝戒世人韬光养晦,功成身退。

四、“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它一方面表现了国人的不竞争心理,另一方面不争小利而得大便宜,表现了国人的狡猾谋略。

五、“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中国的学问多是“玄学”,不是科学。

六、“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此话意即:知道雄大的一面,但自己谨守雌弱的一面;知道光彩的一面,但自己安于暗昧的一面;知道荣耀的一面,但自己宁守卑辱的一面。中国人以柔克刚,太富有计谋了。

七、“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人治社会,注定了人际关系复杂,注定了修身处世学问深厚。

八、“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人治社会一切无保障,为了保护自己,不为天下先,可以理解;但在现代文明社会,中国人就应当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

九、“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老子此话的意思是,了解我的'人太少了,能效法我的人更难遇到。因此,圣人往往是穿着粗衣,却怀揣着美玉,有货不能为人所识。的确,老子提出以柔克刚、无为而治,很少有人能理解,尤其是接近于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的无为而治思想仅为统治者暴政过后的与民休息政策的依据。

一十、“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意即挫掉锐气,超脱纠纷,含敛光耀,混同尘俗。昏昏噩噩的中国社会把人的生气、个性、菱角和创造性全要磨灭、消解。

十一、“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中国人有点小聪明,于是统治者竭尽心智折腾老百姓,何知摒弃个人智能,发挥法治、市场的作用?

十二、“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意思是,要统治人民,就先用言辞表达对人民的谦虚;要领导人民,就必须将自己的利益放在人民的利益之后。可见,封建统治者总是在利用人民、欺骗人民。

十三、“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过后,必有凶年”–––––––中国乃战争之国,伏尸千里,流血成河,成为每一朝代兴起、每一次接班人之争的必然。中国人几千年悟不出如何使政权平稳过渡的办法,这是我们的智力的缺陷。

十四、、“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意思是,可以说出的道理,不是永恒的道理;可以叫出的名称,不是永恒的名称。中国人的真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是不能用语言表达的。这种态度不利于科学的发展。

十五、“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此类似于市场经济的思想可惜很少有人能理解,历代统治者只知扰民,只知私欲膨胀,老百姓怎么能富裕、朴素呢?

十六、“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中国人于琐事有防患于未然的本领,但于防止政治侵害、腐败,保护自己的人权方面却没有这样的智慧。

  老子的名言 篇2

1、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3、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4、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5、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6、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7、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8、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9、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10、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11、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12、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13、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14、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15、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16、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7、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18、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19、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於郊。

20、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21、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22、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於死地,亦十有三。

23、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24、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25、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 ……此处隐藏22010个字……其一焉。

43、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44、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45、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46、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47、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48、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老子的`名言 篇15

1、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2、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缤纷的彩色,使人眼花缭乱;动听的音乐,使人沉溺迷惑;丰美的食物,使人口伤厌食;驰骋打猎,使人心发狂;稀缺的财货,使人行为不轨)

3、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4、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国小人希,即使有各种器具,也不使用;使人民不轻易冒险,不向远方迁移)

5、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以地为法则,地以天为法则,天以道为法则,道以自然而然为法则)

6、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我不愿采取攻势而情愿采取守势,我不愿前进一寸而情愿后退一尺)

7、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8、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可以说出的道理,不是永恒的道理;可以叫出的名称,不是永恒的名称。)

9、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10、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1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了解别人的人有智慧,了解自己的'人有洞察力;战胜别人的人有力量,战胜自己的人才是强者)

12、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13、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14、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15、抗兵相加,哀者胜矣。(两军对垒时,悲愤的一方获胜)

16、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17、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18、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各小国之间踮脚可望,鸡鸣狗叫的声音互相听得见,人民直到老死,也互不往来)

19、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20、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于走路,不留痕迹;善于言谈,无可指谪)

21、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22、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辫若讷(最圆满的好似有缺憾,但它的作用不会败坏;最充实的好似空虚,但它的用处不会穷竭。最正直的好似有些弯曲,最灵巧的好似有些笨拙,最善辩的好似口齿木讷)

23、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24、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表现出单纯,执着于朴素,减少私心,去除欲望)

25、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做天下的难事,一定要从做易事开始;做天下的大事,一定要从做小事开始)

26、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最方正的东西,反而没有棱角;最贵重的器物,总是最后制成;最大的声音,恰恰是没有什么声音;最大的形象,看来反而无形)

27、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要统治人民,就先用言辞表达对人民的谦虚;要领导人民,就必须将自己的利益放在人民的利益之后。)

28、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不只是用自己的眼睛看,所以明察秋毫;不自以为是,所以是非昭彰;不自我夸耀,所以功勋不没;不自高自大,所以成为民众之长)

29、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知足则不会遭到羞辱,知道适可而止则不会遇到危险)

30、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31、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所以说,圣贤高人处事应当以无为为要领,教化人民应当以不言为准则)

32、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於郊。

33、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产生宇宙原始混沌物质,宇宙原始混沌物质分裂成阴阳对立的两个方面,阴阳对立的两个方面产生新生的第三者,新生的第三者产生千差万别的事物)

34、为无为,则无不治。(按无为的原则办事,没有不成功的)

35、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36、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37、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38、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从事学问,知识要天天增加;致力于提高境界,知识要天天减少。减少了再减少,最后达到无为,虽然无为,但一切事情又自然而然地成功)

39、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40、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41、祸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42、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4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44、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於无为。

45、有无相生

,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46、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

47、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天下人都知道怎样才算美,这是坏事;天下人都知道怎样才为善,这是恶事)

48、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49、柔弱胜刚强(柔弱能战胜刚强)

50、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51、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52、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53、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54、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道规律,叫作明智。不知道规律,轻取妄动,其结果必凶)

55、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

56、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57、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真懂的人不乱说,乱说的人不是真懂)

《老子的名言汇编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